烧碱:现货报价多数下调 非铝接货积极性不高

烧碱:现货报价多数下调 非铝接货积极性不高

Azu 2025-09-16 原油直播室 34 次浏览 0个评论

烧碱价格持续走低背后的三重压力

1.1产能释放叠加需求收缩的供需失衡

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国内烧碱市场呈现明显下行趋势。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华东地区32%液碱主流成交价已从年初的980元/吨跌至760元/吨,跌幅达22.4%。这一现象源于供需关系的根本性转变:

供应端:随着新疆天业、万华化学等企业新增产能陆续投产,全国烧碱总产能突破4600万吨/年,较去年同期增长4.3%。山东某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负责人透露:"当前行业开工率维持在85%以上,但下游提货速度明显放缓。"需求端:传统主力需求方氧化铝行业受制于电解铝产能天花板政策,采购量同比减少8%。

更关键的是,造纸、化纤、水处理等非铝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开工率普遍低于预期。浙江某印染企业采购经理表示:"现在接单量比疫情前还少15%,原料采购只能按需进行。"

1.2成本支撑弱化加剧价格波动

烧碱生产成本结构的变化正在重塑市场定价逻辑:

原盐价格下行:作为生产烧碱的主要原料,原盐价格从年初的320元/吨降至280元/吨,直接降低生产成本约50元/吨。电力市场化改革:随着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提升,部分企业通过直购电协议将电价控制在0.45元/度以下,较传统工业电价下降10%。

副产品收益对冲:氯气作为联产物在聚氨酯、PVC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使得企业可通过氯产品收益弥补烧碱利润空间。

这种成本重构导致生产企业对烧碱单品的价格敏感度降低,某行业分析师指出:"现在烧碱定价更多取决于市场竞争而非成本刚性,这是本轮跌价周期延长的重要原因。"

1.3库存高企触发市场负反馈

当前行业库存已攀升至近三年高位,重点监测企业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延长至22天。江苏某仓储企业负责人透露:"液碱储罐周转率下降30%,部分库区已启动临时租赁预案。"这种库存压力正引发连锁反应:

贸易商采取"去库存优先"策略,华东某大型贸易商将月采购量削减40%生产企业被迫调整生产节奏,西北某氯碱厂将计划中的年度检修提前三个月物流环节出现运力过剩,液碱槽车单程运费下降18%

非铝行业需求疲软催生市场新变局

2.1经济转型期的结构性需求转变

非铝行业占烧碱消费比重已从五年前的35%提升至42%,但当前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造纸行业:受电子化办公冲击,文化用纸需求持续萎缩。某上市纸企财报显示,其烧碱采购量同比减少12%,同时加大废纸脱墨剂等替代工艺研发投入。化纤领域: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转向生物酶处理技术,山东某龙头企业新生产线碱耗降低40%。水处理行业:市政污水处理项目更倾向采用膜分离技术,传统酸碱中和工艺占比下降至60%。

这种技术替代正在改变需求结构。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三年非铝行业单位GDP烧碱消耗量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

2.2企业应对策略的三大创新方向

面对市场变局,领先企业已启动多维应对方案:

生产端柔性改造:万华化学建成行业首个智能排产系统,可实现液碱/固碱产能30分钟内切换,设备切换损耗降低至0.8%。市场端精准对接:新疆中泰化学针对纺织企业开发"碱度梯度供应方案",为不同印染工艺提供定制化浓度产品,客户粘性提升25%。

技术端增值服务:上海氯碱推出"碱循环"服务体系,提供废碱液回收再生服务,帮助客户降低综合用碱成本18%。

2.3政策引导下的行业重构机遇

2023年《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为行业转型指明方向:

产能优化:严控新增传统法烧碱产能,重点支持离子膜法技术改造,目标到2025年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90%。应用创新:鼓励烧碱深加工产品研发,某企业开发的纳米级氢氧化钠已成功应用于锂电池隔膜涂层领域。区域协同:推动"西碱东输"管网建设,规划中的陇海线液碱输送管道可将运输成本降低60%。

市场分析师指出:"当前价格调整实质是行业价值重构的前奏,具备技术储备和模式创新的企业将赢得下一轮增长先机。"

行业前瞻:随着第四季度传统旺季来临,预计烧碱市场将呈现区域分化走势。具备成本优势的西北企业可能通过价格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而东南沿海企业或将加速向电子级氢氧化钠、食品添加剂等高端领域转型。非铝行业的技术革命与烧碱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正在共同书写行业发展的新剧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原油直播室,本文标题:《烧碱:现货报价多数下调 非铝接货积极性不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