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下调天然气股票评级,供应过剩威胁天然气价格直至2026年

罗斯下调天然气股票评级,供应过剩威胁天然气价格直至2026年

Azu 2025-09-06 原油直播室 4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库存警报拉响:全球天然气市场遭遇"完美风暴"

2023年夏季,当美国亨利港天然气期货价格跌破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时,市场还将其视为周期调整。然而罗斯证券最新发布的深度报告揭示,这场价格寒冬远非季节波动——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全球主要LNG接收站的储气罐填充率已突破92%,较五年均值高出18个百分点,创下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库存压力。

这场供应危机的形成,实则是三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北美页岩气革命进入"超频"阶段,二叠纪盆地单日产量突破210亿立方英尺,较2019年增长47%。先锋自然资源公司最新投产的自动化钻井平台,将单井成本压降至每千立方英尺0.18美元,彻底改写行业成本曲线。

俄罗斯能源战略东移加速,通过北极航道向亚洲输送的LNG量同比激增83%,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提前18个月贯通,形成对欧洲市场的替代输出。更值得关注的是可再生能源的跨界冲击,德国2023年绿氢产能突破4GW,直接替代了17%的工业用天然气需求。

市场供需失衡在价格曲线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2026年12月到期的天然气期货合约较现货溢价收窄至0.3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这种罕见的"贴水转平水"现象,预示着交易者对远期价格复苏失去信心。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测算,当前全球在建LNG项目若全部投产,到2026年将形成每日180亿立方英尺的过剩产能,相当于全球日均消费量的21%。

二、投资逻辑重构:在能源转型中寻找新支点

面对持续低气压的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反应堪称剧烈。道琼斯美国天然气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从2022年的18.6倍骤降至9.3倍,切萨皮克能源等曾经的市场宠儿,股价较峰值回撤达62%。但精明的投资者已在废墟中发现新机遇——中游基础设施运营商正成为避险资金的新宠。

EnergyTransfer公司季度报告显示,其管输业务毛利率逆势提升至68%,固定费率合同锁定了未来七年85%的产能。

这场供应危机正在重塑整个能源价值链。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本下降呈现"剪刀差"效应:一方面,斯伦贝谢推出的智能压裂技术使单井采收率提升40%,但另一方面,模块化电解槽的突破让绿氢成本跌破3美元/公斤门槛。这种双重挤压迫使传统天然气生产商加速转型,埃克森美孚已将其二叠纪盆地资产的30%改造为碳封存基地,雪佛龙则斥资34亿美元收购地热开发公司FervoEnergy。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这场变革孕育着独特的战略机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接收站利用率首次跌破60%,这为构建战略储备提供了绝佳窗口期。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罗斯下调评级的72小时内,香港上市的昆仑能源却逆势上涨4.2%,其智慧管网系统成功将输气损耗控制在0.8%以下,验证了数字化改造的价值空间。

正如高盛亚洲能源研究主管所言:"未来的能源巨头,将是那些能把分子流动转化为数据流的企业。"

转载请注明来自原油直播室,本文标题:《罗斯下调天然气股票评级,供应过剩威胁天然气价格直至2026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